2斤白酒是仙,2斤黃酒還走直線的,是神。
白加啤不上頭的酒鬼,看不起黃酒也會后悔。
就算浸淫酒場的老炮,也控制不住胃里的花雕。
黃酒喝大過的都明白,瓶上標的度數完全是胡逼,誰信誰歇菜!
只有好酒,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在寒冷的季節里溫一壺陳年黃酒,三兩好友聚一起配上肥美的大閘蟹,簡直不要太美!
黃酒,真的是當之無愧的“酒神”!
遠在白酒之前,黃酒在中國飲酒史上占據著數千年的統治地位,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唯中國有之。
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受到了皇親貴族、文人雅客乃至平頭百姓們的喜愛。
從李白的“玉碗盛來琥珀光”、蘭亭集序的“曲水流觴”。再到《紅樓夢》中的玲瑯滿目。
黃酒在這片大地上滋潤了無數華夏兒女,在中華文化里占據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為永和九年的曲水流觴▲
當然,酒因紹興而名,紹興因酒而傳,聊黃酒是繞不開紹興的。
一座古城在歲月的褶皺里溢出老酒的香氣,撲面而來的是人文歷史。
巾幗英雄的秋瑾,有著“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的豪放;一代文豪魯迅雖不嗜酒,卻喜獨自小酌,一碗黃酒下肚,以紙筆為刀劍。
而真正讓紹興酒聞名天下的,是紹興人的浪漫。
古時候,紹興人家的孩子出生,一定要釀紹興酒,生女孩釀女兒紅,生男孩釀狀元紅,寓意「天女散花,狀元及第」。
一直堅信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黃酒只知埋頭苦釀,卻不懂吆喝、營銷自己,導致一度被國人冷落。
但即使市場不景氣,甚至賣一瓶虧一瓶,紹興的酒廠老板們也始終如一的堅信,沉淀了千年底蘊的黃酒,終究會被世人看到。
即將年底了,親朋好友相聚,走親訪友,難免小酌幾杯,好酒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提前囤貨,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