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工,千日守,釀得一杯好貢酒。”
1959年,古井建廠,古井人追根溯源,在遵循古法釀造的基礎上與時俱進,探索創新釀酒工藝,形成128道既復雜又嚴苛的釀造工序。
1963年,古井貢酒首次參加全國名酒評比便以第二名的成績入選中國名酒,位列“老八大名酒”,以“色清如水晶,香純似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獨特風格被譽為“酒中牡丹”。其后,四次蟬聯“中國名酒”稱號的古井貢酒更是香飄全國、走向世界。
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古井貢酒不僅營收、凈利潤雙雙實現超預期增長,凈利潤更是創下了近十余年來的增幅。
昔日之榮光,今日之風采,不僅在于古井貢酒傳承千年的釀酒工藝、得天獨厚的產區優勢、底蘊深厚的文化內涵,更在于古井匠人們代代傳承、堅守,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大師精神。
亳州釀酒歷史久遠,是“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之一,產自亳州的古井貢酒更是佳釀的代名詞。
古井貢酒之美,離不開傳承1800多年的“九醞酒法”釀造技藝,離不開明清窖池里“軟黃金”的滋養以及取自千年古井水系的無極之水,更離不開一代代釀酒人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匠心匠藝。
“擦擦汗,拔拔燈,釀出貢酒上北京”,60多年前,古井貢酒的創業廠長??聶廣榮帶領老一輩古井人,用一生的奮斗經歷詮釋了“匠人匠心”的內涵。
從白手起家開始,老一輩古井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一步步改進傳統“老五甑”釀造工藝,延長酒醅發酵期,實現產品質量齊增,奠定了古井貢酒的名酒基因和獨特的生產釀造工藝。在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古井酒廠生產的白酒大放異彩,一舉奪得老八大名酒第二名;之后,古井貢酒又在1979年、1984年和1989年三奪金獎,屢獲殊榮,為古井貢酒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展至今,古井貢酒釀造技藝已形成包括原料準備、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幾大流程的128道復雜的工序,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古井人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大師精神。也正是這一項又一項技藝的改進與創新,奠定了古井貢酒強大的名酒基因。
如今,在古井貢酒釀造遺址公園,仍能看到一尊高兩米,氣宇軒昂、面容堅毅的聶廣榮塑像矗立其中。立此塑像,不僅是為了感恩聶廣榮帶領古井人篳路藍縷、艱難創業的勞模匠心,更是希望好好繼承與發揚這種匠心精神。
釀酒的技藝和品質會老老實實地反映在酒里,而這背后離不開對釀造技藝精心雕琢的古井人。正是因為以老廠長聶廣榮為代表的古井人對釀造技藝的不斷創新與改良,古井貢酒才能歷久彌新,摘得白酒界一項又一項桂冠。
可以說,歷史與時間積淀的文化遺產賦予了古井貢酒獨特的基石,而一代代釀酒人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匠心匠藝,則讓古井貢酒這朵“酒中牡丹”持續飄香。
古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金輝曾多次公開表示,古井要做一個“學習型、感恩型、創新型”的企業,對聶廣榮的紀念,就是學習和繼承獨具古井特色的“老五甑工藝”和他的寶貴精神,為復興“中華第 一貢”而繼續奮斗。
60多年來,古井人也是這樣做的。釀酒需要傳承,更需要在傳承中創新與發展,而這離不開人才的培育。一代代古井人以匠心守護技藝,以傳承賡續產業,讓古井貢酒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前進。
全國勞動模范李天華長期埋頭鉆研,總結出一套“李天華操作法”,使古井貢酒在生產技術上實現了三次飛躍。這一技術革新,使得古井貢酒原酒的名酒率從8%-10%提高到23%-25%,其品質、口感也明顯提升。作為第五批安徽省非遺千年古井貢酒釀造工藝傳承人,李天華將傳統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一代釀酒人,這一操作法也在酒廠沿用至今。
全國勞動模范劉國英潛心科研、不斷創新,在20余年里先后主持和參與完成20余項課題研究和新產品開發,多項研究成果在國際、國內屬領 先水平。如今,劉國英已在企業上下形成了一人帶動一群、一群帶動一片的頭雁效應,真正起到了一名勞動模范的示范帶頭作用。
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的85后李玉勤,4年品嘗6萬余種白酒,用嗅覺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提供重要支撐。這股拼勁兒,也讓她獲得安徽省首位全國白酒品評“國考狀元”等成績。
李天華、劉國英、李玉勤等匠人們的堅守,僅是古井人以匠心守護技藝的“冰山一角”。精選糧谷、制曲混蒸、入池發酵、甑桶蒸餾……古井貢酒釀造的每一步都是匠心的體現。
在古井貢酒,有這樣一組數據:翻曲工藝直接影響曲的質量,古井的翻曲師傅平均每人要翻10000多塊酒曲,每塊酒曲重6斤;每一天,古井釀酒車間的上甑師傅們手端木锨,探汽上甑1200次以上;為嚴控酒質,古井貢酒成品灌裝中心生產線上的燈檢工,每人每天需要操作9300次,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古井貢酒的品酒師每天需要品評約100杯酒樣,調和出適合消費者的味道……
一代代匠心的傳承,一日日匠藝的堅守,正是古井貢酒歷久彌新的關鍵所在。在時間和匠人的呵護和滋養下,古井貢酒這朵“酒中牡丹”也愈發驚艷。
走進古井貢酒的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句標語??“向生產要質量,向質量要口感,向口感要風格,向風格要不同”。這是古井人爛熟于心的生產理念,也是古井貢酒匠心匠藝的直觀體現。
事實上,從一粒糧到一滴酒,古井貢酒生產釀造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盡顯匠心。為了守護每一縷“酒香”,古井貢酒在“糧香”上下足了功夫。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提升原糧品質,古井貢酒在白酒業內首創“透明工廠”,全景式透明公開從一粒糧到一瓶酒的全鏈路生產過程。在小麥種植方面,古井貢酒已形成系統化的“小麥管理學”,嚴格遵循“五個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選地、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割、統一入倉。在種、收、儲、運、交全產業鏈閉環品控體系之下,以匠心精心呵護每一粒糧、每一滴酒的品質。
同時,古井貢酒還與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2021年攜手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標準質量中心、中國農業大學等國內糧食領域權威科研院所等,聯合成立“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糧食研究院”,以科學的方法深入探究“從一粒種子到一滴美酒”的演變,助力古井貢酒品質再升級。
在精心呵護“糧香”的同時,古井貢酒也在持續強化自身科研競爭力,以科技創新為匠心匠藝持續賦能。
事實上,早在建廠之初的1964年,古井便建起了化驗室;1989年,古井貢酒設立科研所,逐步形成了20多人的專業團隊;發展至今,古井已經擁有一千多名專業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近10%,其中不乏碩士、博士學位持有者。此外,古井貢酒也積極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高校深度合作,形成了精密、高端的研發體系。
釀酒需要傳承,更需要在傳承中創新與發展。在古井人的守護下,古井貢酒的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其傳統釀酒工藝和匠心也得到了更好的延續。在匠心匠藝與科技創新的雙重賦能下,古井貢酒“從一粒種子到一滴美酒”的演變也將更加完美。(文章來源:酒業家)